乙型肝炎病毒是什么
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,它属于嗜肝病毒,是一种DNA病毒,它的病毒基因是双链DNA。乙肝病毒的感染是全球性的问题,乙肝病毒的外形在电镜下是颗粒样的结构。它可以通过受体而黏附到肝细胞表面,然后再进入到细胞质中,在细胞质中脱外壳,脱外壳的基因进入到细胞核中形成cccDNA,也叫共价闭合环状DNA。这种DNA高度稳定,可以存在细胞核中数年,因此这是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反弹的根本原因。
乙型肝炎是什么病毒
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DNA病毒,它可以造成慢性的肝脏炎症、肝纤维化、肝硬化甚至肝癌。
我国是乙肝大国,大部分人感染乙肝都是由于出生时母婴传播所导致,为了降低乙肝的发病率,对于所有的新生儿都免费接种乙肝疫苗,乙肝疫苗的接种能够有效的降低乙肝的感染概率。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、母婴传播以及性接触传播,对于乙肝携带者,建议每半年定期进行肝病的体检,体检的目的主要是随访是否有肝炎的发作。
一旦出现肝炎发作,就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,目前一线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及替诺福韦,能够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,延缓肝纤维化、肝硬化的发展,并且降低肝癌的发生概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