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酰胆碱与不同受体结合出现的临床表现分别是什么
乙酰胆碱受体包括两种:
毒蕈碱型受体(M受体).M型乙酰胆碱受体可能与磷酸肌醇代谢途径有关,在此途径中,G蛋白,Ca2+通道和钙调素等相继被激活,最后发生生理反应,产生副交感神经兴奋效应,既心脏活动抑制,支气管胃肠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收缩,消化腺分泌增加,瞳孔缩小等。阿托品为毒蕈碱受体阻断剂。
烟碱型受体(N受体).N型受体是非磷酸肌醇依赖的,它直接控制膜对离子的通透性,N1位于神经节突触后膜,可引起自主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兴奋,N2受体位于骨骼肌终板膜,可引起运动终板电位,导致骨骼肌兴奋。六烃季胺主要阻断N1受体功能,筒箭毒碱阻断N2受体功能。
乙酰胆碱能引起哪些生物学效应
乙酰胆碱,分子式CH3COOCH2CH2N+(CH3)3,是一种神经递质。在组织内迅速被胆碱酯酶破坏。乙酰胆碱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各类胆碱受体,但其作用广泛,选择性不高。临床不作为药用,一般只做实验用药。在神经细胞中,乙酰胆碱是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移位酶(胆碱乙酰化酶)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的。主流研究认为体内该物质含量与阿尔兹海默病(老年痴呆症)的症状改善显著相关。